兒童在玩樂之餘,同時要照顧襁褓中的弟妹。(1958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5-4)
山谷道木屋區的兒童一起「跳木馬」。(1959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4-8)
兒童一個跟着一個,手放朋友肩上,模仿「火車過山洞」。(1961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56-6)
即使沒有體操墊,兒童也可以將被子鋪在地上打筋斗。(1962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76-6)
兒童蒙着雙眼「耍盲雞」。(1965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59-2)
兒童在學校操場拔河。(1965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47-3)
兒童在路邊攤檔撈金魚。(1967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29-6)
兒童在海旁空地「跳大繩」。(1967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40-5)
兒童就地取材,將木板當作蹺蹺板。(約1960年代)(參考編號:HKRS1381-1-Box 3)
到了1980年代,「猜呈尋」仍是兒童常玩的遊戲之一。(1985年)摘自1986年《香港年報》。(參考編號:X1000137)
香港製造的時款鐵皮和塑膠玩具。(1958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37-6)
這款洋娃娃高15吋,價值15元。(1959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39-1)
積木也是其中一款流行的玩具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15-5)
洋娃娃是最受歡迎玩具之一。(1965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70-5)
波子棋是伴隨數代人成長的棋類遊戲。(1965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67-9)
一些1960年代流行的玩具。(1967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35-1)1967年香港出口玩具總值接近4億港元。
從前中秋節燈籠多以竹枝和玻璃紙製成,與現在流行的塑膠燈籠不同。(1969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336-1)
兒童以風琴式紙燈籠和皺紙製成的白兔燈籠玩樂。(1969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336-4)香港製造的燈籠廣受外國人歡迎。在1960年代,香港出口燈籠主要售往英美兩國,瑞典、加拿大等國對香港燈籠的需求亦持續增長。
遙控車深受兒童歡迎。(1970年)(參考編號:HKRS1381-1-Box 4)
兒童在玩具店試玩遙控玩具。(1981年)摘自1982年《香港年報》。(參考編號:X1000137)在1980年代,香港生產的玩具多元化,其中遙控玩具甚為流行。
公共屋邨的玩具圖書館。圖中可見當時兒童喜愛的玩具。(1981年)摘自1982年《香港年報》。(參考編號:X1000137)
在1950年代,支付1毫可以租借20本公仔書。(195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5-1)
兒童愛看的公仔書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37-1)
到了1960年代,支付1毫可以租借15本公仔書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37-2)
兒童坐在路邊租書攤看公仔書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37-3)
開設一個擁有超過800本公仔書的租書攤需要100元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37-4)
全港共有超過500個公仔書的租書攤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37-5)
租書攤的木板貼滿公仔書封面,當作書目。(1964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137-6)
你猜他們在看甚麼?(1967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47-1)
前市政局在維多利亞公園安裝電視,供市民觀賞節目,大受歡迎。(1967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47-2)前市政局隨後於其他公園安裝更多電視。
兒童觀看電視節目。(1969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299-6)
漁民子弟收聽故事廣播。(1969年)(參考編號:HKRS365-1-335-4)在電視還未普及的年代,電台廣播節目大受歡迎。例如香港電台推出《中華故事》,講述中國歷史人物故事。
小觀眾全神貫注欣賞影片。(約1969年)(參考編號:HKRS1025-1-1)1963/1964年一張最便宜的戲票售價為7毫,看電影不是普遍的娛樂。因此,社會福利署轄下流動放映隊提供的流動放映,便極受兒童歡迎。流動放映通常於晚上在運動場、學校禮堂或新區空地舉辦。
流動放映隊播放車。(約1969年)(參考編號:HKRS1025-1-1)
小觀眾全神貫注欣賞影片。(約1960年代)(參考編號:HKRS1381-1-Box 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