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在玩乐之余,同时要照顾襁褓中的弟妹。(1958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5-4)
山谷道木屋区的儿童一起“跳木马”。(1959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4-8)
儿童一个跟着一个,手放朋友肩上,模仿“火车过山洞”。(1961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56-6)
即使没有体操垫,儿童也可以将被子铺在地上打筋斗。(1962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76-6)
儿童蒙着双眼“耍盲鸡”。(1965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59-2)
儿童在学校操场拔河。(1965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47-3)
儿童在路边摊档捞金鱼。(1967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29-6)
儿童在海旁空地“跳大绳”。(1967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40-5)
儿童就地取材,将木板当作跷跷板。(约1960年代)(参考编号:HKRS1381-1-Box 3)
到了1980年代,“猜呈寻”仍是儿童常玩的游戏之一。(1985年)摘自1986年《香港年报》。(参考编号:X1000137)
香港制造的时款铁皮和塑胶玩具。(1958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37-6)
这款洋娃娃高15吋,价值15元。(1959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39-1)
积木也是其中一款流行的玩具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15-5)
洋娃娃是最受欢迎玩具之一。(1965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70-5)
波子棋是伴随数代人成长的棋类游戏。(1965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67-9)
一些1960年代流行的玩具。(1967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35-1)1967年香港出口玩具总值接近4亿港元。
从前中秋节灯笼多以竹枝和玻璃纸制成,与现在流行的塑胶灯笼不同。(1969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336-1)
儿童以风琴式纸灯笼和皱纸制成的白兔灯笼玩乐。(1969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336-4)香港制造的灯笼广受外国人欢迎。在1960年代,香港出口灯笼主要售往英美两国,瑞典、加拿大等国对香港灯笼的需求亦持续增长。
遥控车深受儿童欢迎。(1970年)(参考编号:HKRS1381-1-Box 4)
儿童在玩具店试玩遥控玩具。(1981年)摘自1982年《香港年报》。(参考编号:X1000137)在1980年代,香港生产的玩具多元化,其中遥控玩具甚为流行。
公共屋邨的玩具图书馆。图中可见当时儿童喜爱的玩具。(1981年)摘自1982年《香港年报》。(参考编号:X1000137)
在1950年代,支付1毫可以租借20本公仔书。(195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5-1)
儿童爱看的公仔书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37-1)
到了1960年代,支付1毫可以租借15本公仔书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37-2)
儿童坐在路边租书摊看公仔书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37-3)
开设一个拥有超过800本公仔书的租书摊需要100元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37-4)
全港共有超过500个公仔书的租书摊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37-5)
租书摊的木板贴满公仔书封面,当作书目。(1964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137-6)
你猜他们在看什么?(1967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47-1)
前市政局在维多利亚公园安装电视,供市民观赏节目,大受欢迎。(1967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47-2)前市政局随后于其他公园安装更多电视。
儿童观看电视节目。(1969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299-6)
渔民子弟收听故事广播。(1969年)(参考编号:HKRS365-1-335-4)在电视还未普及的年代,电台广播节目大受欢迎。例如香港电台推出《中华故事》,讲述中国历史人物故事。
小观众全神贯注欣赏影片。(约1969年)(参考编号:HKRS1025-1-1)1963/1964年一张最便宜的戏票售价为7毫,看电影不是普遍的娱乐。因此,社会福利署辖下流动放映队提供的流动放映,便极受儿童欢迎。流动放映通常于晚上在运动场、学校礼堂或新区空地举办。
流动放映队播放车。(约1969年)(参考编号:HKRS1025-1-1)
小观众全神贯注欣赏影片。(约1960年代)(参考编号:HKRS1381-1-Box 3)